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祝梅 应磊
绍兴嵊州,农创客周丹本年在家庭农场种下60多亩生果玉米。前两年周丹小范围试种,生果玉米在商场上颇受欢迎,单根价格不低于8元,“生果玉米+水稻”的培养形式,让种粮更出效益。
在当地,周丹的师傅、嵊州市二分田粮食专业协作社联合社理事长过永华的姓名响当当:他最早测验引种生果玉米、带头立异轮作形式,还在农业技能推行基金会赞助下,年年举行鲜食玉米优质高效培养技能训练,近5年训练了约2000人次。
“郊野故事”的引线就此埋下:一批敢闯敢试的农人研讨新技能、引种新种类、鼓捣新形式,他们的田头立异被农业技能推行基金会发掘、重视和扶持,许多“小而美”的项目得以长成一方优势特征工业,一些“土办法”也被总结提炼、经过民办农技推行渠道分散开去,为农业增效、农人增收出力。
这是独归于浙江的农业科技展开经历。建立于1995年的省农业技能推行基金会,是全国仅有一家以农业技能推行为意图的省级民间非营利性公益基金会。秉持“扶小、扶新、扶优、扶农人”的思路,曩昔30年,基金会继续奔走在浙江郊野间,与政府部门错位互补、联接协作,“助燃”农业科技立异之火。30年来,省、市、县(市、区)三级基金会共有8亿元以上资金投向底层农技推行。
授业解惑,培养农技推行渠道
在四川巴中市南江县长赤镇龙泉村,乡民张茂祥有另一个身份:王八饲养基地技能员。两年前,张茂祥来到杭州,在龚老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学习近3个月,把握了王八生态饲养的整套流程,然后收购了一批中华鳖,回到家园展开富民工业。
包吃住,免费教授中华鳖饲养技能……这些年,从龚老汉走出去的学员遍布全国十多个省市。谈起创业创富故事,集团创始人龚金泉慨叹:“农业技能推行渠道让更多农人有了研学途径,哪像咱们当年,都是自己‘摸着石头过河’!”
上世纪90年代,龚金泉在一片滩涂上敞开创业,几经曲折,终究育出成活率高、成长速度快、抗病才干强的中华鳖良种。正因为此,“龚老汉”乐于让后来者少过几个坎儿,接连6年经过基金会的省农技推行渠道为饲养户们授业解惑。
象山甬红果蔬有限公司负责人顾品(右三)为农户解说“红佳人”栽种技能。受访者供图
赞助培养民办农技推行渠道,协助更多新式农业运营主体把握要害技能、进步出产技能,是基金会的首要作业之一。选用“师傅带徒弟”形式,省基金会对每个渠道项目第一年赞助20万元,第二年至第五年视运转作用每年再赞助5万元,作用特别好的再赞助一年。
进入4月,“红佳人”柑橘接连进入盛花期,象山甬红果蔬有限公司负责人顾品带着技能团队“出没”于各地柑橘培养园,手把手教训果农疏花技巧。
在顾品的果园里,栽种着国内培养的首棵“红佳人”。作为浙江第一代“红佳人”培养户,顾品从嫁接、试种到探究、熟识“红佳人”的脾性,逐步把握了一整套“红佳人”设备培养的实用技能。跟着这一高效益柑橘种类的推行,来找他学习培养技能的果农越来越多,公司门口简直变成了一个设在橘园旁的“田间校园”。
看中顾品这浑身技能,省农技推行基金会与公司培养基地展开渠道项目协作。2023年,“田间校园”规划了教育课程、充分了师资,还经过场所实训教授季节性实用技能,每期都有几十名全国各地的橘农前来学习。
优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协作社和家庭农场,民办农技推行渠道项目为特征工业提质晋级、展开强大供给支撑。
嘉兴市绿江葡萄专业协作社理事长朱屹峰的葡萄“技能训练课”。受访人供图
“渠道项目对咱们研讨田间技能是极大的鼓动。”嘉兴市绿江葡萄专业协作社理事长朱屹峰说,协作社每年引种三四个新种类,研讨对应的培养技能,“这些小体量的测验一旦成功,对区域培养结构调整有很大优点。”
嘉兴葡萄培养起于南湖区大桥镇,朱屹峰是镇上第一个种葡萄的人。1991年,他从新闻里传闻金华成功种出了“乒乓葡萄”,立刻买火车票去当地学习,没想到这一试便是5年,这让他意识到技能研讨和推行的重要性。
那些年,朱屹峰自己报名参加过不少葡萄培养技能训练班,最远的一次跑到了新疆。后来试种提子葡萄,他又买了一张火车票,到山东寿光学大棚技能,用毛竹片搭起的简易大棚,一改浙江葡萄“风餐露宿”的景况,长三角各地的农科院都来学习设备培养新形式。
葡萄种出了高效益,从田头总结经历教训,朱屹峰开端编写教材、为农人授课。2012年,协作社引种“阳光玫瑰”,其时嘉兴葡萄培养户的亩产已有万元,很难说动咱们测验新种类。在基金会的支撑下,2018年,协作社向有志愿培养“阳光玫瑰”的乡民免费供给种苗。次年,替换种类的农户亩均收益翻番。
当今,嘉兴的葡萄培养面积已展开到近10万亩。协作社施行民办精品葡萄工业园渠道项目、进步葡萄精品率,还更新储藏了一批“种子选手”,比方试种第六年的“夏天早峰”,6月上旬就能老练上市,填补了嘉兴区域优异早熟葡萄的商场空白。
把一个人的探究变成一群人科技兴农,至2024年,基金会已赞助省和省市共建民办农技推行渠道122个,展开各类短期技能训练20余万人次。如省基金会赞助的温州“青蟹室内公寓式饲养”项目不仅在省内遍地开花,在广州、上海也建立了演示基地。
扶小扶新,孵化“不起眼”项目
初看“不起眼”,扶起来了便是大有裨益的新技能、新工业。这些年,基金会发挥“孵化器”作用,对一批具有超前性、演示性、导向性的农技项目给予接连盯梢和赞助扶持。
35只笼子共750只虾,每只虾一次繁育周期均匀产出400个虾苗,一口虾塘能一次性产出价值20余万元的虾苗。走进海宁鸿海饲养有限公司的红螯螯虾“产房”,能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什么叫“亩均论英豪”。
很难幻想,这样一家占地100余亩、虾苗繁育规划全国居首的农业企业,2015年还只要一个缺乏300平方米的“车间”。“基金会在要害时刻扶了咱们一把,让企业得以迈上新台阶。”企业负责人钱好汉说。
海宁鸿海饲养有限公司展开红螯螯虾基因组选择性育种。受访人供图
红螯螯虾,俗称澳洲淡水龙虾,引进国内后因苗种人工繁育难度高,工业展开规划一度受限。2007年起,钱好汉“死磕”技能攻坚,接连两年在厂房打地铺。技能打破后,苗种求过于供,但碍于场所规划,鸿海难以发挥,经基金会的牵线和谐,企业拿到了土当地针、建起新厂房,又接连展开“大标准苗种繁育”“池塘生态高效饲养”“秋繁苗饲养”等出产实验。
现在,鸿海在全国展开了15个繁育基地,虾苗年繁育才干达6000万尾,占职业工厂化繁育精培苗的多半以上,还与省农科院战略协作,展开红螯螯虾品系的集体选育、基因选育作业。
扶持一家农业科技型企业成长强大,含义不局限于企业本身。嘉兴是浙江“粮仓”,2009年起,嘉兴市基金会就以安稳粮食出产、进步归纳效益为方针探究赞助多种“水稻+”稳粮增效形式。
2020年起,海宁市基金会接连4年为农户供给每亩田500元的赞助,推行澳洲淡水龙虾—水稻共作形式,从60亩的实验田起步,澳洲淡水龙虾爬进了3500亩水稻田,带动农户亩均产量达1.45万元。
“农户增收的火急需求,是基金会展开农技推行作业的动力和根底。”省农技推行基金会理事长俞仲达说,许多农业技能标准都是从实践中发生的,基金会能够发挥“扶小”“扶新”优势拾遗补缺,灵敏地验证这些项意图可行性。
比方稻鸭共育形式,2002年绍兴首先试水,其时“预兆”还很小,基金会牵头安排稻鸭共育品味会、展开技能和工业化研讨。2004年头,省基金会向省政府呈送《关于大力推行稻鸭共育新技能协助粮农增收的主张》陈述,然后由农业主管部门进行新技能研讨和推行。
依据浙江人均犁地少的实践,2011年起,台州市基金会把立异展开“千斤粮万元钱”形式列入作业要点,在全市形成了五大类型80多种新式农作形式。后来省基金会在全省选定一批要点城镇展开新式种养形式演示、举行“千斤粮万元钱”形式经历交流会,推进该形式在全省遍地开花。
把赞助农人群众立异农作准则实验演示项目作为要点,基金会继续助力浙江特征工业种养规划扩展,推进村庄工业复兴。
桐庐县富春江镇金家村是浙江第一个规划化培养凯特杏的当地,可杏树引种多年只见花不见果,愁坏了培养户。2020年,桐庐县基金会得知这一状况,带着技能员、培养大户到专门扶植凯特杏的山东果树研讨所取经,向当地的凯特杏培养大户学习技能。2022年,凯特杏迎来大丰收,亩产量达4.5万元,“北杏南种”的共富故事就此敞开新篇。
据不完全统计,省市县三级农技推行基金会共赞助施行新式农作准则实验演示项目6385个,项目亩均产量到达1万元左右。
奖赏农人,激起创始探究精力
温州苍南马站镇,中魁顿丽桑葚培养专业协作社负责人郑秋丽最近正忙于本年第二波桑葚的采摘。你没看错,其他当地4月中旬才干采摘、采摘期只要一两个月的桑葚,在这里打破常规,采摘期可分三茬,从10月连续至次年6月。
温州市农业技能推行基金会成员与郑秋丽讨论桑葚培养技能。温州市农业技能推行基金会 供图
这项技能立异的“最初”很偶尔:2020年,为防止一人多高的桑树影响到邻居家的西红柿,郑秋丽、林言顿配偶把桑树枝条往地里压了压。没想到,这一压,桑树成果更早,果实也更多了。
压枝,能让桑葚提早一个月老练。得知这一音讯,温州市农技推行基金会来田头调研。郑秋丽记住,基金会选取同一点位,隔一段时间就来调查,继续盯梢一年、确认了这项技能的可行性后,开端赞助配偶俩的田间研讨。
摘叶、打顶、剪枝、压枝、折枝……配偶俩追寻桑树成长的全过程,对每一环节都进行实验。2023年,他们再次打破技能壁垒、延伸桑葚的采摘期。凭仗桑葚促早拖延高产高效培养技能研讨,2024年,郑秋丽获评省农技推行基金会“鲁冠球农业科学奖”杰出人物。“咱们农人的努力能得到认可和鼓舞,心里特别自豪。”她说。
为农人颁奖,这是基金会的又一项重要作业。奖赏什么?农人的创始精力、探究精力。
2018年,过永华引种“雪甜7401”玉米新种类时,专家曾劝他慎重:这个种类在浙江试种好些年,亩产一直没能打破300斤。没想到一差二错,当年嵊州雨水多,玉米秆抽穗期“身高”就打破1.52米,这让他开始得出结论:种鲜食玉米,得有水。
第二年,过永华家里4个人,每人分得50亩“责任田”,各人各法,记载玉米的长势、上肥状况、水沟放水状况,一轮轮的田间实验,让过永华找到了“要害变量”,终究在2022年发明了鲜食玉米百亩演示方均匀亩产1250.95公斤的浙江纪录。
调集、激起农人群众发明发明的活跃性,基金会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让靠近商场所需的好技能得以推行仿制。其间,“鲁冠球农业科学奖”重视在底层农技推行作业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先进人物,“宝业奖”赞誉技能推行优异项目。
这也解说了这一全国仅有的社会安排为何会生于浙江、善于浙江。1995年,面临全省农技推行系统“网破线断”的状况,老领导铁瑛、李丰平在《浙江日报》上宣布《咱们的呼吁:咱们都来为农业技能推行出把力》一文,建议建立“浙江省农业技能推行基金会”。这一呼吁很快得到了鲁冠球、庞宝根等一大批具有“三农”情怀的民营企业家的支撑和助人为乐。据统计,30年来,先后有80多家浙江企业、单位向基金会自动捐款,其间万向集团、宝业集团别离捐资3000万元和3100万元。
至今,浙江已完成全省11个设区市基金会全掩盖,各地民企薪火相传,设置了一批当地农业技能推行奖项。如温州市农技推行英才“一鸣奖”、绍兴市底层农技推行“海丰奖”、金华市农业技能推行“步阳奖”等,本年,宁波甬优种业有限公司支撑建立的宁波农业技能推行“甬优奖”也将新参加行列。
坚持发掘和培养农业新质出产力,更多农人的发明发明还在被发现、支撑和推行——
温州五福山生态农场有限公司林庆祥向果农推介夜蛾通缉令的使用方法及作用。温州市农业技能推行基金会 供图
在温州,五福山生态农场有限公司针对猕猴桃、黄桃、葡萄、柑橘等老练期生果易遭吸果夜蛾损害,选用物理诱杀技能研制“夜蛾通缉令”,已让全国1万多户培养户获益;在平湖,得稻家庭农场的小麦耕种机械一体化轻简技能演示项目,整合了多个作业环节,不但降本,还进步了小麦出苗质量,改写浙江小麦亩均单产纪录。
30年间,大地回响,一个个浙江“郊野故事”生根发芽、生生不息。
在“生果玉米+水稻”的培养形式根底上,嵊州市二分田粮食专业协作社联合社经过“稻—鹅”订单饲养形式进一步发掘农业绿色展开的潜力。受访者供图
【专家观念】
继续完善共同的农技推行机制
省农业技能推行基金会已走过了30年进程。
30年来,基金会一直认真贯彻中心和省委、省政府“三农”作业方针,依照“扶小、扶新、扶优、扶农人”思路,在赞助新式农业运营主体展开立异农作准则实验演示、民办农技推行渠道项目和奖赏底层农技推行先进人物以及优异农技推行项目等方面发挥本身优势和特征。
强化系统建造,咱们搭建了一张掩盖全省11地市的农技推行“网络”。省、市、县(市、区)农技推行基金会的作业人员,大都是“三农”阵线上的“老兵”,一批又一批“老三农人”驰而不息、接续斗争在农技推行阵线,为农业增效、农人增收和村庄复兴做出活跃奉献。
坚持“以工促农”,咱们探究形成了一种新式的社会化农技推行筹资机制。基金会建立以来得到全省很多民营企业的支撑,咱们经过基金保值增值赞助底层农技推行安排和农人群众,成为我国经济发达区域工业反哺农业的一个模范,树立起浙江民间社会安排的品牌。
30年来省、市、县(市、区)三级基金会共有8亿元以上资金投向底层农技推行,成为浙江科技兴农和农业现代化建造的一支重要力气。
咱们的作业实践充分证明,这样一支新式的公益性民办农技推行部队能够与国办农技推行系统错位展开、拾遗补缺。接下去,基金会将坚持走国办与民办相结合的路途,继续完善这一共同的农技推行机制,为推进农技推行系统的变革与展开、浙江农业和乡村现代化做出更大奉献。
(作者:浙江省农业技能推行基金会 骆建华)
“转载请注明出处”